|
中国声音中国梦《琴梦红楼》开启国风新时代发布时间:2019-11-20 09:53 来源:中国报道 2012年,由杨青主编的《琴梦红楼》一书面世,同年,这部书的同名音乐会——“琴梦红楼”琴歌艺术音乐会,也搬上了大大小小的舞台。 正如这部书是一种综合性、多层次的艺术展现一样,同名音乐会也是一种立体化、多维度的艺术呈现。这种将图书与舞台交相辉映的艺术表现形式,自此成为了杨青对于传统艺术进行继承与创新的重要路径,由此开启了一系列“琴梦中国”之风,包括后来的《琴颂诗经》《琴赏牡丹》《琴芳梅兰》等作品,它们,都是用古琴对接中国文学经典、又用舞台再现精品图书内容。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不仅被列为“四大名著”之一,享誉世界,而且在文学作品当中,它所传达的人性关怀几乎是最深的,遗留的美学意象几乎是最多的;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的经典之作,身为文人四艺“琴棋书画”之首,历史悠久,而且在民族器乐当中,它所携带的文化内涵是很丰富的,具有的历史地位也是很崇高的。因而,用古琴弹唱《红楼梦》曲目,是文学经典与音乐经典的对接。杨青和他的团队、弟子,他们深怀敬慕之心希望做到的,是两份经典的叠加。 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在世界范围内正式确认了古琴是人类难能宝贵而急需保护的一份文化遗产。至于《红楼梦》,说它是中国古典文坛上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更是世人所公认。因而,让艺术充满活力、充满长力,活在当下、活在未来,这也是吾辈文化传承者、文艺工作者的责任。 故此,用古琴弹唱1987年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的歌曲,就是杨青他们努力为当代音乐爱好者、文学爱好者提供的一种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通过唱活《红楼梦》、唱活古琴,为时代交上一份对于文化传承的答卷。 古琴有七弦,象征着北斗七星,而《琴梦红楼》中也有七个部分,就正如七星闪耀,众星捧月,烘托着琴与红楼的主题。这是一本双向翻看的精装书,图书自左向右、正翻打开的曲谱部分里,录有《红楼梦》12曲的古琴曲谱;而自右向左、反翻打开的曲意部分里,有12篇针对曲目的解读文章、有1987年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首次面世的高清剧照、有12首歌词的书法作品、有《红楼梦》人物故事的丹青画作,除此以外,此书还配备了两张光盘及二维码,其一为这12曲的古琴演奏音乐,其二为这些解读文章的音频讲述。 此书封面上,赫然题写有“琴歌·红楼梦”五字楷书,这正是此书所编订古琴演奏指法的12首《红楼梦》乐曲的作曲者、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先生的题签。 《琴梦红楼》图书签售场景 一部《琴梦红楼》,有谱、有文、有书、有画、有照、有琴、有讲,这种种元素,叠加成一份实属难得的艺术收藏、升华为一种深邃美好的文化感受,拿在手里、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能让人有诗、有景、有情、有梦、有初识如故、有回味无穷。 而这样一本静态就很出彩的作品,再丰满为一台音乐会的时候,就更是令人身临其境、感动至深。《琴梦红楼》琴歌艺术音乐会,以琴、箫、瑟、阮等传统乐器的伴奏,配以弦歌雅韵的古典吟唱方式,加以文化讲述的深入解读,身穿优雅汉服的民族传统服装,将书中的音乐价值和文化内涵精编为一个可观、可听、可感、可走进的唯美梦境。 在音乐会中,《琴梦红楼》一书的副主编、文学撰稿曹雅欣,也是杨青的学生,她现场演绎每支曲目的内涵与深意,娓娓道来,如梦如幻,让未知者踏进红楼的门槛,让已知者深入更多的梦景。诗意的讲说,导入梦幻的琴歌,是音乐会最与众不同之处。 演奏演唱,以古琴的雅正之音、古朴之韵,带领听众听梦、唱梦;文化讲述,以《红楼梦》的无限深情、无限美感,引领全场读梦、品梦。这样且说且演的怀梦、赏梦形式,使《琴梦红楼》演出,成为了一场美的旅程、梦的旅程。 该演出已受邀在全国各大音乐厅、剧院、戏楼、高校、图书馆等地,上演数十场,每次都取得极为良好的演出效果,收获现场观众的感动与感谢。 可以说,在杨青的带领下,《琴梦红楼》琴歌艺术音乐会以古琴的音乐梦,开启红楼的文学梦,通过12首《红楼梦》曲目、全程90分钟的演出,打造出了一个综合性、艺术性的人生梦,带领现场观众,重温红楼旧梦,感受古琴风骨。《红楼梦》传达出了一个人生大梦,而杨青的古琴音乐,充分演绎出这个千古之梦。(雅欣/文) 编后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复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杨青先生也曾多次在各种文化讲座中提出:“中国声音”是中国经典传统音乐,“中国梦”是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复兴的伟大愿景。坚定文化自信,培根铸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这是我们的未来与使命。 所以,在本系列文章中,杨青先生将坚定文化自信,扎扎实实地融合在他的各类文化音乐会与他的书籍里,实实在在地融合在他的各种文化推广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