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师网络课 >>专题文稿 >> 古琴名家杨青老师谈学琴之道(三)
详细内容

古琴名家杨青老师谈学琴之道(三)

琴学如山


发布时间:2019-09-29 19:39 来源:中国报道



在文化内涵上,古琴堪称世界乐器之最,历代琴学论著可谓浩如烟海,琴学观点涵盖文学、美学、哲学等等,深刻影响着古琴的演奏规范、琴曲意境及琴器制作。在古代,琴学融入了教育体系,孔子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以琴为载体的乐教居六艺教育的第二位,使得社会上出现了《礼记》中“士无故不撤琴瑟”的盛况。在今天,许多与古琴相关的成语和典故延用至今,成为我们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文学方面,在历代诗词作品中,有多达数千首与古琴相关,远超其它任何乐器。如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岳飞的《小重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或是欣赏、或是弹奏、或是借喻……不胜枚举。还有赞颂古琴家的著名诗篇,唐代琴家董庭兰在当时美名远扬,以至于很多著名诗人都曾为他写下诗篇,其中高适所作的《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成为千古绝句。

从唐诗宋词到明清传奇、小说、戏文,描述古琴的段落大量存在,比如《红楼梦》中的黛玉抚琴并向宝玉解释古琴谱、《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抚琴空城退敌等等。还有很多词汇、成语最初都是直接源自古琴:比如“阳春白雪”(来源于春秋时古琴家师旷)、“高山流水”、“知音”(来源于春秋时琴师伯牙与樵夫钟子期因古琴成为知音的故事)、“得心应手”(来源于《列子》中师文学琴的故事)。

关于古琴美学,唐代琴家薛易简著有《琴诀》,他提出古琴有七种可以达到的艺术境界,可以说是现存最早的古琴演奏美学理论。而明末徐青山在《溪山琴况》则用“二十四况”对古琴之美作进一步的论述,也就是古琴音乐的二十四种审美,即:和、静、清、远、古、澹、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值得一提的是,徐青山的审美理论是以古琴演奏技巧为基础,极具实用性,这对中国音乐美学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宋《琴史》


在宋代《琴史》中还提到古琴有四种美,“一曰良质,二曰善斫,三曰妙指,四曰正心。”,前两项说的是斫琴,也就是琴器制作,制作精良的古琴选材考究、器形与音色优美。古人认为制作上乘的古琴不但器形要美,还应具有“九德”的音色特点:“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足见古人对琴器要求之严,也彰显琴器格调之高。第三项“妙指”说的是古琴弹奏技巧之美,嵇康在《琴赋》中用“扬和颜,攘皓腕。飞纤指以驰骛”来描述弹琴时优美的手形,古代很多琴谱中都绘有手势形象图,多以龙、凤、仙鹤、祥云等形象来与弹琴手形一一对应,以表现弹奏时手形之优美。第四项“正心”是说操琴者品德之美,“众器之中,琴徳最优”(《礼记》),古琴修身养性的功用历来为琴人所重视。汉代桓谭认为:“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班固也提出“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的琴学观点,认为君子应该用“礼”、用“禁”的方法去克除私心,就是说要不断的清除自己内心的污垢,自觉克服自己的私欲。这些琴学观点于当今也有着现实意义。

哲学方面,古琴艺术是世界上最有哲人意味的艺术之一,观点众多。这里仅以古琴形制、琴音为例稍作简介:古琴琴体总长度约为3尺6寸5分,象征一年有365天,琴面呈拱弧形,代表天圆,琴底总体是平的,代表地方,以此印证中国古代“天圆地方”之说。古琴的结构与弹奏方法使古琴同时具有散音、泛音、按音三种音色,根据这三种音色给听者的感觉,古人形象地将之与天、地、人或其他自然景物相对应,在清代《五知斋琴谱》中专门写有一章《三声论》,认为古琴的音色特点可与大自然和人相对应。由上述两点可以看出,古琴包含着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精髓。


                                                                                                                                                                           明《琴书大全》


此外,仅明清两代就刊印出版了《神奇秘谱》、《自远堂琴谱》、《太音大全集》、《松弦馆琴谱》、《琴书大全》、《五知斋琴谱》…多达近两百部古琴谱集,许多谱集中载有大量古琴的美学思想、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理论。为一项乐器刊印如此众多谱集在中国古代是绝无仅有的。我们知道,文艺、文学是生活内容的典型和集中,生活里大量存在着才会有文艺作品里大量的再现。正因为是有了深厚的广泛的社会基础,中国的琴学才发展到“蔚然大观”的程度。这是有具体的内容充实了以后才会形成结果,如果一直就只是三五个文人在那里弹琴的话,绝对不可能有这么多曲谱、谱集出现,不会有如此众多的作品存世,也不可能形成各个古琴流派。

可以说,中国古琴艺术之所以在古代能够形成如群山巍峨般的琴学,正是古代各阶层民众广泛参与的结果。历代琴人们的努力,使得古琴琴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谓是“琴学如山”。

 



编后语:杨青老师是著名古琴家、音乐教育家。长年的教学经验使杨青老师总结出一套独特高效的古琴教学方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古琴学生。

多年以来,杨青老师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致力于传统文化遗产的推广与普及,组织了大量公益文化交流活动,获得由中华慈善总会颁发的公益活动最佳贡献奖。

同时,杨青老师还担任中华孔子学会儒家乐教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琴会副会长,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会长,龙人古琴研究院院长,武汉大学古琴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闽南师大文学院客座教授等职务,为古琴的推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电话直呼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企业位置
联系我们:
联系人:杨老师
职位:馆长
联系方式:010-87731618
手机:18001215855
暂无内容
还可输入字符200(限制字符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