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序
- 分类
学习简笔花卉、古琴减字谱等扇面绘画技法,亲手绘制精美团扇。
免费斫琴体验活动~
2021年5月16日上午,近30位琴友参加了在度一丽泽桥学区举办的古琴斫制初体验活动。
【古琴制作 初体验】亲自动手感受古琴制作的过程 内容:了解古琴的创制历程及斫制工艺,动手体验古琴的外形及槽腹结构制作
2020年12月18日晚,由著名古琴艺术家杨青先生领衔的“琴梦红楼——古琴琴歌艺术音乐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如论讲堂如约上演。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演出时间:2020年12月18日(周五)19:30 *演出地点:中国人民大学 如论讲堂
2020年11月28日星期六下午 13:30 度一古琴馆 潘家园总部
度衡如一:度,谓之标尺 一,权衡之相。
9月3日,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杨青古琴讲堂的部分助教老师,到度一琴馆北宫基地进行外景拍摄。
2020年11月21日(周六)13:30 报名咨询:13141414149(杨老师)
了解国乐的起源、发展、特点和属性等,对于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民族乐器,特别是对于学好留传几千年不衰的、中国音乐的代表性乐器——古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山水清音”古琴沙龙——听山水的声音,寻一份中式“清雅” 内容:音乐欣赏,琴曲解析,中式生活 时间:2020年9月5日(周六)上午10:30 地点:北京市丰台区西三环居然之家(丽泽店)6层原创艺术家 报名:18001215855(杨老师)
画家杨彦先生为度一琴馆创作了以古琴为题材的书画作品。我们与中国版画权威机构——“百雅轩”合作,定制了限量版画。该系列作品是以古琴为外形的横幅山水画,包括:《风云际会》《箫韶九成》《山水琴音》。
度一琴馆祝愿各位琴友及家人,幸福安康!
这次古籍善本的专场, 有好几本古琴相关的卷本琴谱, 琴友们可以了解学习,看看前辈们的手稿作品...
这阵子翻出来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重看,这是老先生96岁高龄时候的一本散文集子,有关命运、人生和修身。与初次看时相比,感受深入了很多,一个个章节中的自问自答,就如同对人生价值的抽丝拨茧。在最后一个章节中,她写道:要做一辈子锻炼灵魂的人。这让我联想到最近认识的一位长者——画家杨彦,他的人生经历与这几个字贴近极了。他六岁习画,先后师从王敦化、华拓、亚明、黄胄、李可染等名家,为了书画家心中的“山水志向“,他的足迹不仅遍布国内的大江南北,更远至海外的五十多个国家。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既有诗词入画的野趣,
▲吴康体2020年1月5日(周日)下午15:00,“度一师生迎春雅集暨畅读杨青古琴网络课程发布”在度一学堂人民大学学区举办。著名古琴家、音乐教育家、中国琴会副会长、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会长杨青,畅读CEO韩颖,度一琴馆馆长杨力等嘉宾与上百位琴友参与本次雅集。畅读平台进行同步网络直播,截至目前已在网上获得超过30万次的收视。此次活动由度一学堂创始人吴康体先生主持。他介绍了度一学堂的发展历史及此次活动内容,感谢杨青老师、韩颖先生等各位嘉宾,感谢度一学堂所有老师和学员,感谢现场的琴友及收看直播的朋友们,并提前祝大家新春
数十年前,一个小小的农家女孩子看到了家里挂着的一幅仕女图。仕女一身轻衣,身前案上摆着一架琴,一炉香。声色浮动间,似有香烟袅袅。农家贫穷,无甚风雅娱乐。这幅仕女图不知从何而来,却给了童年的吕冬梅关于美的最初的记忆。
古琴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指的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现在,这名扬四海的“四大名琴”皆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它们对后世的影响并没有消失。▲度一学堂-钧天坊“四大名琴”古琴展(王鹏亲斫琴)号 钟“号钟”是周代的名琴。此琴音之洪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令人震耳欲聋。传说古代杰出的琴家伯牙曾弹奏过“号钟”琴。后来“号钟”传到齐桓公的手中。齐桓公是齐国的贤明君主,通晓音律。当时,他收藏了许多名琴,但尤其珍爱这个“号钟”琴。他曾令部下吹起牛角,唱歌助乐,自己则
人物名片 杨青,1951年出生,古琴家、音乐教育家。国际中国音乐家联合会副主席,国际古琴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中国琴会副会长、秘书长。开创当代少儿古琴教学之先河,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古琴学生。录制专辑有《古琴经典八曲讲析》、《琴·歌》、《红楼梦(琴歌续作)》。主编《古琴弹奏经典歌曲三十首》、教材《少儿学古琴》、精装古琴综合体书目《琴梦红楼》等。 11月10日,杨青应邀在宁波市图书馆“天一讲堂”作了题为《琴梦红楼———意韵悠长说古琴》的讲座和现场演奏。 记者:您曾经说:“古琴是优雅的生
太古遗音琴·师旷式·唐代 中国古琴,传说是伏羲氏所发明,斫桐为琴身,缠丝为琴弦。出土最早的古琴是战国初期曾侯乙墓中的十弦琴,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另外一个就是马王堆出土中的七弦琴,有1900多年的历史。《诗经》中记载的“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鹿鸣》)等诗句流传至今。 南宋的《太古遗音》,曾经记录了三十八种古琴的样式,包括伏羲、灵机、神农、响泉、凤式、连珠、仲尼、列子、伶官、师旷、亚额、落霞等。最常见的为伏羲、仲尼、连珠等。主要是在头、颈、腰部的形状上有些区别。 古琴文化源远流长,伴随中国文化
有这样一种音乐——它的乐器样貌、音色和曲调,仿佛是直接从千年的历史中穿越而来,苍古、鲜活,一出声便将人拉回到魏晋时期的那片飒飒竹林。在过往的三千余年里,它总为文人阶层所专有;而现在却恰恰在民间得以发展传习。它,便是古琴艺术。近二十年间,民间自发的古琴琴馆和琴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数量远超出竹笛、二胡和琵琶等其它民族乐器馆社。一间间或大或小的古琴室试探性地伸出触须,使条条支脉沟通相连;古琴学者王耀珠将之称为“琴馆时代”。有人以为,古琴的民间传习只是单纯依托于商业逻辑;还有人认为,这不过是附庸风雅的又
跟他这儿学琴有个特点:管平湖是这样,你不是跟我学琴么?那我就教,教到跟我能弹的一样而后已。差一点都不行,不上新曲子。直到老师说下次我给你上什么什么曲子,才代表这首终于通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