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古琴教育家杨青 · 以乐塑人,让古琴艺术滋养孩子成长 访古琴教育家杨青


此专访为杨青先生受邀参加中国·潍坊古琴艺术节时为录


若想弹响,必先弹弱;若想弹实,必先弹虚;若想弹快,必先弹慢。儿童学琴要反着来,这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过程,孩子会不知不觉地弹得很响——用力而不觉,不知不觉地弹得很熟。但是刚开始初学,就要求达到“按令入木,弹欲断弦”的效果,是不可能的,是错误的。包括成年人学琴也是这样,不能要求他一开始就按“结果”走,一定要分开几步走,要不就容易把手弹紧、弹坏。


微信图片_20200220145921.jpg


杨青  古琴家,现任中华孔子学会儒家乐教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琴会副会长,北京古琴学术委员会会长,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会长,龙人古琴研究院导师,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闽南师大文学院客座教授,央视《百家讲坛》“琴动山河”系列古琴讲座主讲嘉宾。


一、儿童在古琴学习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1、要让孩子成为一名古琴人才,首先要求一定要严格。但是,在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中,要求的严格是要与和蔼的态度相结合的。现在有的古琴教师,因为孩子的能力或者各方面没有达到要求,会忍不住发脾气。这样只要有一次,这个孩子就不愿意跟你学了,他不是不愿意学琴,他是不愿意见你这个老师;那反过来说,他愿意学琴可能就是喜欢这个老师,这种情况以前我们也遇到过不少。有句话叫“恨铁不成钢”,这是一个托辞,我建议大家在儿童教育里不要用。你只要发一次脾气,这个孩子就不会再来学了,甚至连父母都问不出原因,他就是哭闹,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我认为严格的要求与和蔼的态度相结合非常重要。


2、老师教授的弹琴方法一定要正规,老师不正规,孩子就不正规,老师的传谱要准确。在考级、比赛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叫读谱准确。顾名思义,就是你教的这个谱子准不准。有的人你听他弹得很好,但他的谱子是随意组合编排的,这样,首先是背离传统,同时评委也不会给好的分数。学习古曲,应该严谨,首先要“像”老师。齐白石先生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意思就是说在艺术风格上你要完全模仿我是不对的。这指的是艺术风格与特色。而学习古琴的基本指法,一定要先完全像老师,完整的继承老师教给的知识,先不要追求个人的风格。学习中国传统技艺一定是先像,需要跟老师一模一样。但就算是这样要求,有可能还不能完全一样。假设你跟老师不一样的地方不多,可能就差10%。可是每代人差10%,那10代人过去了,不就没了吗。所以管平湖先生教琴的方式是,与学生面对面的对弹,什么时候我认为你弹很熟练,跟我一模一样,再学下一首曲子。这是一种方法,当然也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对于小娃娃来说,首先他要像老师,从小就准确,指法规范,音准、节奏各方面都要好。


微信图片_20200220162340.jpg

杨青先生教学现场照


3、孩子一定要多参加艺术活动,比如“雅集”“演出”等活动,上台表演多了就不紧张。弹好了,还会有一种荣誉感。应当多参加考级、比赛。这就像是——小学毕业,还有中学,中学毕业还有大学,有个渐进的标准。考级、比赛、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都是手段,目的是让孩子的“琴技”“琴艺”水平不断提升。孩子上“一对一”的小课,老师会教的更细致,但也容易没有激励的因素,总觉得自己弹得还不错。建议也要参加集体活动,一旦到了群体之中,就能感到自己的不足,不用别人说,自己就会意识到。


4、琴与琴桌的尺寸。琴有多大,琴桌有多高,会直接影响孩子学琴的效果。正常琴桌的高度是60多厘米,幼儿(5、6岁)坐着弹不行,够不着,只能站着弹。站着弹的时候,为了身体稳定,要求两腿分开,这样他可以左右移动,弹低音这边,弹高音那边。等到他渐渐长大了以后(10岁左右)就可以坐下弹了。正常的琴,长度是120多厘米,有效弦长110多厘米。也有小一些的琴,古人称为“膝琴”。20年前我们开始规模化幼儿古琴教学时,小琴很紧缺,都是用大琴,孩子身高矮,手臂短,就只好左右来回挪动身体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标准合格的琴:音色美,琴弦光滑,手感好,不抗指,有一定的音量。会帮助孩子学好琴的。



微信图片_20200220162445.jpg

杨青先生教学现场照


二、儿童学琴时, 手不够松弛的问题如何解决?


我们在演奏乐器的时候,所有的肢体运动,其实跟运动是一样的,一定是从放松中得来的。所以我总结出“松中求力”,就是你的力度是从松中得来的;“松中求技”,技术也是从松中得来的。没有松驰,一切就都没有了。“松”是大地,一切力量、技法都是大地上的建筑。有这样的老师,上来就要求孩子“按令入木,弹欲断弦”,这是错误的。“按令入木,弹欲断弦”,那是熟练的、技术上达到相当水准的琴师才能做到的。“按令入木”也不是左手指真的按到木头里,是指的“意念好像能透过琴体”,形容按弦很实。“弹欲断弦”形容的是右手弹琴要有力度,感觉能将琴弦弹断了这种强度。这也是意念。


有的老师,可能教成年人有经验,教小孩还是缺乏经验。我看过这样的孩子,一弹琴就用蛮力,手臂很紧张,他说是老师让这样弹的,其实是错了。因为我们人有两种力量,一种叫“本力”,就是我胳膊粗,力气大,自然就劲大;如果孩子还小,或者是一个女孩子,力气本来就小,“本力”自然就弱。还有一种叫“功力”,学习任何乐器都强调“功力”。其实杂技也是这样。比方说有个节目,一个小女孩蹬大缸。这是连成年男子都做不到的,她能做,这就是“功力”。我们提倡要功力,而不要用拙力与蛮力。


幼儿古琴教师,需要有爱心与耐心,面对儿童的种种特点,因材施教。业余学琴的孩子不像音乐学院的学生(就这一条路,不毕业就没出路,不管要求多严格,都会继续跟你学习下去)作为一个普通的业余爱好者,他是凭爱好来学古琴的,你一急躁,发脾气,他就不学了。孩子更是这样。好的古琴老师不仅要自己专业好,还要能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作为一个幼儿古琴老师,一定要懂点心理学,要跟孩子交朋友,孩子就会因为喜欢这个老师来学琴。一个不了解古琴的孩子让他主动来学古琴是不可能的,一种玩具时间久了也会玩腻了,何况持续几年的学弹古琴。所以能教小孩的老师,一定有好的方法,这样的老师很可贵。我建议咱们的古琴教师,一定要做合格的少儿古琴教师,能教好孩子,教成人就没有问题了。


微信图片_20200220162609.jpg

杨青先生潍坊古琴艺术节之古琴名家音乐会现场照


三、小朋友阅历浅,文化基础薄弱,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古琴曲的内涵?


跟古琴最接近的文学形式就是古代诗歌。这里要注意,不是“词”,是“诗”。因为词分长短句,而诗歌的字数都是对称的,古琴曲也基本上是这样:上句四小节,下句四小节......与律诗、绝句类似。诗歌对古琴的帮助也是最大的。比方说,为了形容一首琴曲的意境,你长篇大套讲了半天,还是令人费解。而我用一首小诗点题,一下子就会使听的人豁然开朗。如《阳关三叠》“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区区28个字,一番别意说得就很清楚了。《关山月》里面用的是李白的诗,还有《梅花三弄》,好多的诗词赞颂的都是梅花。中国的音乐有个特点,是有标题的,有标题的音乐它必须告诉你这首曲子是什么涵义,甚至我们很多琴曲每一乐段还有小标题。所以要跟文学形式连在一起,否则的话就只能是凭本能弹,弹得没有层次,没有逻辑,听者不知所云何物。小朋友也好,成人也好,弹古琴的人最好要多会些古诗歌,对我们弹琴会很有益处。


微信图片_20200220162718.jpg

杨青先生在参加艺术节期间与琴友互相交流


四、对学琴的孩子的家长们有什么建议?


1、如果是幼儿学琴,家长最好跟着孩子一起学。刚开始一定是家长快,尤其是幼儿——四、五岁的孩子,因为首脑还不够协调,他的手就是不到位,有时妈妈在旁边都不耐烦了,一边弹琴一边说:你看不就是这么弹吗?这时,妈妈往往是对的。有的时候我们会鼓励家长与孩子一块学习,一起考级,以此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刚开始第一次考级,都是家长成绩好。可是只要孩子继续练下去,过了半年再考级时,成绩都能反超家长。这时孩子就会有一种自豪感:妈妈你不行了吧。这样,孩子就基本进入良性发展的状态了。


2、让孩子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尤其是形体,比如说体操、舞蹈、武术。因为古琴的身与手的动作协调性与运动是相符合的。我们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比如说汶川地震,大家捐教具,捐书,捐玩具...然后奥运会的活动也让孩子们参加。孩子通过活动更成熟,同时也有一个德育教育的问题,培养孩子的情怀。


微信图片_20200220162804.jpg

杨青先生潍坊古琴艺术节讲座

《试论古琴的文化视角》


五、对潍坊地区古琴艺术的传承有什么建议?


我们在2001年成立中国琴会,这是中国古琴人的第一个学术团体,当时我们就觉得有必要成立一个组织。因为有关部门对古琴并不了解,如果需要古琴了,他要找谁?肯定是找潍坊本地的古琴社团。因此我们需要有“琴会”“琴社”这种当地琴人发起的有文化含量的社团。赵梓皓是诸城派古琴的非遗传承人,这个也是很重要的,是我们民间艺术跟政府相关联的纽带。还应该有古琴艺术团,配合古琴教学。“古琴艺术这么美好,你喜欢吧,那你想学吗?”“这么好,我当然想学了”,艺术团就是一个窗口。潍坊七弦琴院(北海琴社)在这几个方面做得都不错。


另外希望咱们能把少儿古琴的规模化教学做起来。少儿是最稳定的一个群体,他会三、五年一周一次的跟着你持续学习下去,家长对孩子的传统文化学习也有寄托,很支持。都说中国的孩子文化课学习负担太重,如果没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只保留一样最重要的,就是弹古琴。这个我们有理论依据。弹古琴叫“一心五用”,首先,右手弹,左手按,是不同步的,需要左右脑分别指挥。其次,眼睛看谱,嘴里唱诗,耳朵听音,都要准确完成,这种复杂的“一心五用”的手脑协调训练,只有在弹古琴时能得到训练,是不可取代的。通过这样的学习与训练,孩子即使不从事专业音乐工作,也会是一个“智者”,一个有能力的人才。所以,孔子才提出来人成才的三步走:兴于诗(语言的训练)立于礼(做人的规范)成于乐(人格的完备)人格的最后完善一定是“成于乐”,这是有道理的。


学古琴一定要跟社会公德挂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政治口号,而是传统美德与文化:“爱国”古琴有没有?有。“和谐、诚信、自由、平等、友善......”完全可以通过古琴文化艺术来体现。我在外交部讲座的时候也是这么讲,你不要把古琴只当作是传统文化的代表,其实同时它就是社会公德。我看到咱们这次艺术节,政府也是主办方之一,这样就很好。我们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叫培根铸魂,这叫文化自信,这叫不忘初心。我认为开展古琴事业一定要跟主旋律挂钩。建议在讲古琴的文化艺术知识的同时,也讲一下古琴与“大中华文化圈“的关联,比如《大学》有“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正好是个人研习古琴的过程,然后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你这样一讲,很多人就会觉得:古琴了不起,我也需要学。所以我觉得,把这个工作再做一做,政府如果支持,文人学者乐于参与,老百姓又喜爱,这事就好办,而且古琴的建康发展,一定是对这个社会有益处的。


我在百家讲坛的讲座,名称叫《琴动山河》。那时候正好是港独闹得最欢的时候,我们没有说教,只是讲我们祖国的灿烂文化成果,我们的这些优秀琴曲,我们的历史,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我也给港澳台的大学生讲过古琴专场讲座,这些学生心里知道,你们是想让我们去受你们的教育,所以在有的专家讲课时,有些学生表现的很不耐烦。但是一讲到古琴,就不一样了。琴声一响,大家都特别安静,而且和我对答,很活跃,讲座结束时,好多学生都上来与我合影留念。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是中华儿女,血管里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的血,在音乐文化艺术上,我们是同根同源的。用政治口号,用历史的警言起不了作用时,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古琴音乐”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感染功效。所以我认为,老百姓希望的是稳定与和平,而以古琴为核心的“乐教”,确实能为社会的维稳工作做出必要的贡献。产生于春秋时期的“高山流水会知音”的典故,至今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信仰、不分性别、不分长幼,大家都将对方奉为“知音”的话,这个世界将逐渐和平,这个社会将逐渐稳定。“知音之旅”就在脚下,让我们迈开脚步,携手同行!


采访人:纪新蕾

文字整理:纪新蕾

图片整理:田东英



-end-


微信图片_20200213173240.jpg

爱琴,听琴,学琴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度一古琴!




推荐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 首页
  • 电话
  • 在线预约
  • 位置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