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名家杨青老师谈学琴之道(二)
琴艺似海
发布时间:2019-09-28 19:39 来源:中国报道
编者按:杨青老师是著名古琴家、音乐教育家。长年的教学经验使杨青老师总结出一套独特高效的古琴教学方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古琴学生。
多年以来,杨青老师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致力于传统文化遗产的推广与普及,组织了大量公益文化交流活动,获得由中华慈善总会颁发的公益活动最佳贡献奖。
同时,杨青老师还担任中华孔子学会儒家乐教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琴会副会长,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会长,龙人古琴研究院院长,武汉大学古琴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闽南师大文学院客座教授等职务,为古琴的推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琴艺,指的是古琴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所要表达的艺术形象。根据所要表达的艺术形象,在琴曲弹奏上进行相应的艺术处理,达到琴艺的另一境界,即“音与意合”。
古琴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不局限于古琴独奏,还有琴歌弹唱、与其它器乐合奏等。古琴与其它乐器的合奏形式,我们比较常见的是琴箫合奏,其实还有许多乐器合奏形式,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琴、瑟、笙等乐器的合奏。魏晋时,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阮籍擅长弹古琴,而阮咸擅长弹阮,他们经常一起合奏,在这些名士的影响下,唐代还出现了《琴阮二弄谱》,琴和阮同框出现于后世许多古画之中。
[五代]周文矩《宫中图》中的琴阮合奏
关于琴歌弹唱的形式,《尚书》中有“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的记载。在周代,琴瑟多用来伴奏歌诗,称为“弦歌”,后来也称为“琴歌”。春秋时期,孔子的教学很有意思,他是怎么教弟子的呢,坐在杏坛之上,用一张古琴边弹边唱,《诗经》里的三百零五篇,孔子全都能弹唱出来,这就是最传统的古琴与诗歌教学,非常生动而有文艺氛围。
“琴赏牡丹”剧照
我们在多年的古琴传承工作中,在舞台和课堂上进行了反复实践,探索古琴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结合表现形式,制作和演出了四台音乐会:《琴颂诗经》(从古籍中挖掘整理出诗经古琴谱,以琴歌弹唱的形式演绎)、《琴梦红楼》(古琴与王立平老师创作的红楼梦歌曲结合)、《琴赏牡丹》(古琴与昆曲经典唱段结合)、《琴芳梅兰》(与梅兰芳纪念馆合作古琴与京剧跨界艺术),并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对外交流中心资料库”,让文化经典鲜活了起来,在国内外获得众多好评。
“琴芳梅兰”剧照
琴艺的另一个方面,是古琴所要表达的艺术形象。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无论何种形式的艺术,像文学、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雕塑等等,这些内容都是以生动的形象或声音再塑造出客观存在的艺术形象,使人感觉到它的美,给人美的享受。艺术家通过他的作品展现出艺术形象,通过艺术形象产生感染力。欣赏艺术的人,用眼睛看,耳朵听,或其它的感觉一起起作用,产生联想,创造出一定的气氛和感受,通过对这些的理解,从而产生出艺术情感。
古琴艺术也是如此,只有充分了解每首琴曲所要表达的艺术形象,才能在熟练掌握琴技的基础上弹奏出艺术表现力。因古琴曲“高山流水”伯牙和钟子期成为知音的典故许多人都听过,钟子期在听琴时心中浮现出巍峨的高山和大江东去的流水形象,就是感觉到了伯牙要表现的音乐艺术形象。
明代《神奇秘谱》中的“琴曲解题”
在古代刊印的很多琴谱中,基本上每首琴曲都配有“琴曲解题”,也称“琴曲题解”,很多琴曲还配有歌词,内容极富诗意和文学意味,往往能引起音乐以外画面场景的联想,可以帮助理解琴曲要表现的艺术形象。
例如古琴曲“平沙落雁”,在明代琴谱中的解题:“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一下子画面感就出来了,再听这首曲子就非常容易理解。
事实上,大多数古琴曲并非曲高和寡,有表现自然景物、良宵美景的,有表现亲情、爱情、友情等日常人们生活中真挚情感的,有表现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和满腔正气的。
例如《梅花三弄》,其艺术形象生动而积极向上,表现梅花傲雪凌霜的风姿与生机,主旋律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选为《中国之声》节目开头曲。《流水》形象生动、大气磅礴,曾作为唯一代表中国的音乐入选 “地球之音”唱片发送到太空,在茫茫宇宙中寻觅知音……可以说,表现各种不同景物与情感的古琴曲不胜枚举,千百首不同风格的琴曲汇成了琴乐的海洋,这就是“琴艺似海”。
推荐
-
-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