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两辈子,归来一张琴



数十年前,一个小小的农家女孩子看到了家里挂着的一幅仕女图。仕女一身轻衣,身前案上摆着一架琴,一炉香。声色浮动间,似有香烟袅袅。


农家贫穷,无甚风雅娱乐。这幅仕女图不知从何而来,却给了童年的吕冬梅关于美的最初的记忆。


童年何其美好。在稚嫩的眼中所出现的事物,似乎许诺了无尽的未来。可是我们谁也不知道,命运会带给这个女孩子怎样的安排。


用什么换来一场觉醒,生命吗?


“我现在是重活了一回。”

“那时我生了一场大病,已经不会行动。后来重新学着如何站起,学着行走。”


不远处琴声寥寥,吕冬梅坐下来,语调轻柔的讲起了她的故事。此时她身着旗袍,长发绾起一半,一半披肩。讲起往事,眼中莹莹。


“佳木斯是怎样的地方?”

“不是佳木斯,我的家乡其实是佳木斯附近的一个小地方,名叫富锦,是个农业市。”


那时,吕冬梅还做着家政工作。她在黑龙江富锦市工作,所挣不多,却不惜大量钱财来北京学习古琴。在诸多的民族乐器中,古琴可说是最不大众、最具文人属性的一样了。问及学琴的缘由,出人意料的,吕冬梅却讲述了一场“死亡”。


2000年,吕冬梅已经31岁。和许多出身农家的普通女性一样,她初中毕业,学了两年服装,然后便结婚生子,照料家事;闲时与邻居女伴话话家常、一同逛街。童年的感知已离她远去,只记得在自己10多岁时,舅家曾有一把二胡,她还未曾见过一眼,二胡便被赠给了姨家的姐姐。



在那30年的岁月中,吕冬梅的生命轨迹沉默而寻常。


她性格内向,说话总是轻声细语,

“只想身边的人好就够了,自己从不去表达要求什么。”


吕冬梅说,婚后的生活其实有几分压抑,

“我的那个丈夫在外欢声笑语,回到家里,那个笑容就没有了。”


儿子活泼调皮,当丈夫快下班回家时,她不免悄悄叮嘱

“爸爸要回来了,你再这样,爸爸要不高兴”。


这样的生活继续下去会怎样,已不得而知。31岁这年,吕冬梅生病了。一场很不起眼的感冒,谁知引发了更重的疾病,直至数次昏厥。从重症监护室出来,母亲将她接回了娘家,丈夫和儿子却不再一同前往。


疾病摧垮了身体、家庭和尊严。


从手指头开始,吕冬梅的身体一寸寸地僵硬瘫痪。在还没有完全卧病在床时,她曾独自外出散步。途中,疾病发作来得十分突然,紧急之下她用最后的力气跑向了路口的交警,报了电话号码请求对方联系自己的家人。说完就瘫倒在了大街上——人来人往,光天化日,这个一贯羞涩爱美的女子就那样奇怪的、无法自控的瘫倒在地上,等着家人来接。


回娘家的那年冬天,服药后的吕冬梅竟有很大好转,好似控制住了病情。丈夫来了,在娘家附近租了房,带她住了过去。他们一起出门,病魔却再度来袭,吕冬梅又一次昏厥在了大街上。等她醒来时,再也没有见到丈夫,母亲拉着她的手说,“那孩子走了。”


“当时是什么感觉?”


“就只是知道,我没有家了。”


一个人最美妙的事情是什么?


是爱。


是童年的执念,终成现实。



“你怎么知道那仕女图里的,是古琴,而不是筝或者别的什么?”


“因为筝它是宽大的,而古琴的样子,你看那个《听琴图》里,它不是那样的形状。但那时候我还并不知道。”


真正接触到古琴,是在吕冬梅“死”那年后的第五年。“我‘死’那天,我记得应该是七月十五。”妹妹未来的婆家来探望她,吕冬梅已然全身瘫痪、瘦骨嶙峋。前来探望的人不忍再看,出了门同她母亲商量,提前将妹妹的婚事办了吧。妹妹大喜之日,病重的姐姐未能出席,被抱到了奶奶家最危重的时候,


吕冬梅听到奶奶说,

“……不行,顺着窗户抬出去了。”


出嫁女过世,不能从大门走,须用门板从窗户抬出去。


母亲在她耳边问:

“梅呀,我给你穿衣服好吗?你想穿什么衣服呀?”


母亲给她准备了一套漂亮的棉衣,她点了头,母亲给她穿上。周围围着许多人,吕冬梅昏昏沉沉,棉衣穿着很热,


她张口说,

“妈呀,我热。”

母亲凑过来听,却什么也听不到。

“没关系,”


她想,过去的不知多少个夜晚,她一宿宿地数着挂钟的摇晃声,现在“再也不遭罪了“。



仿佛一切都“准备好了“。但正如上苍不曾轻易放弃一条生命,一位母亲又如何舍得下自己的孩子?吕冬梅的弥留,却恰恰是她那任劳任怨、而一直怀抱希望的母亲难以解脱的挣扎。在某个瞬间,吕冬梅听到有人在唱圣歌,不知怎的,在一片歌声中,她平静而缓慢的呼吸了起来,入睡了。


那一年,死神最终放过了她。她好了起来。很少有哪位女性可以像吕东梅的母亲一样,看着自己的孩子“成长“两次。正如婴孩的成长,最开始,吕冬梅学会了自己翻身;再后来,她尝试着可以爬一爬;然后一步步的,可以站立、行走……在母亲的细致照顾和药物的帮助下,吕冬梅重新活成了一个正常人的样子。


不难理解这样活下来的吕冬梅,偶然间再次听到二胡的声调时,会忍不住走了进去。她听到的二胡琴音,犹如人的声音在倾诉低回,拨动心弦,细叙平生之所难言。有人介绍她去一户人家里照顾老人、做些家事,一月可有500元薪酬。收入这样微薄,学拉二胡的念头却充斥胸间。


吕冬梅问那二胡老师,

“像我这样大的,能学会吗?”

老师答,能。你认真学,便能学会。


最终,心善的老师以极便宜的价格为她教琴。吕冬梅原打算,等老师领入门,便自己在家摸索就好。不料一入此门深似海,二胡的学习极难,她刻苦而痴迷,在海中“遨游”了五年。


“一有时间就练习、看书、听电视里放的琴乐。进去了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全然地投入其中。”


“既然如此,后来怎么又去学古琴了呢?”


“有一天,我在工作那家,电视里放着《风华国乐》栏目。忽然,我看到了古琴家龚一先生在弹琴,他弹的《忆故人》。我一下子知道,这就是我要的声音。”


多大的努力,才可以活成想要的样子?



人们形容古琴的声音古朴、低沉、深缓。寄于这琴音的,是千百年来的别离、跌宕、疏怀和哲思。古琴是严格的,只有极严肃的技艺才能彰显其精神修行之义;它同时又是开放的,容纳着每一位琴人的心绪和自我。


那次龚一先生弹奏的《忆故人》究竟唤起了什么?吕冬梅哭了,在泪水中她感到所有不能言表的东西都表达了出来:那场病痛中难堪到丧失尊严的自我,疾风暴雨中失去小家的遗弃感,母亲万分担忧而又努力撑起一切的样子……吕冬梅想好了,她要学习古琴。


在富锦的新华书店,吕冬梅找到了一本古琴谱。那是减字谱,上面的字她一个也不认识,仅识得乐谱。


一家家跑遍富锦市的所有琴行,只少数几处有古筝,却一张古琴也难以见到,也没有几个人知道古琴是什么。


提供琴和琴艺教学的场所,最近的便是北京。吕冬梅电话打听了学费和琴价,即使是最实惠的价格,以她的经济情况,也需要经过两年的积攒和等待。两年就两年吧。每天凌晨3点起床,就开始看书、习字、拉二胡,希望为日后的学习增加一些积累;每个月可收入的几百块钱,一分不动的存了下来。


这是最幸福又最煎熬的两年,渴求的滋味使人疯狂,她曾削制了一块木板,钉上二胡的弦丝,对着书上的描写在脑中勾勒古琴的每一处细节。


直到2015年,如梦一般,吕冬梅终于来到了北京,在名为“度一”的琴馆里见到了真正的古琴。


“抱着琴的时候,想搂它睡觉。”


提起琴,吕东梅总是神往而天真。她是度一琴馆里最投入、最勤奋的学生。如同在家中一样,从凌晨3点起床,至夜里9点睡觉,一弹琴便沉浸其中不能起身。见此情形的度一馆长,毫不犹豫给她减省了部分学费,后来还额外辟出一间屋子免费供她住宿。


第二期学成回富锦时,在委婉的说辞中,吕东梅失去了那份家政的工作。此前,她所从习的书法老师和二胡老师,都是因为热爱才半道出家,数十年来专心研习而有所得。书法老师建议她也往自己热爱的古琴上发展。度一琴馆的馆长和老师鼓励她,可尝试在富锦传播古琴。


“到底哪个是我的方向呢?”


吕冬梅问自己。了解她的旁人,也为她再三考量。那天晚上,一向严格的度一馆长吴老师打断了她正在学习的复杂曲目,让她背下一段最早学过的《良宵引》,次日考核。吴老师态度严厉,吕冬梅紧张不已,整夜投入其中。第二日中午,琴馆里人来人往,吕冬梅在琴室中反复弹奏,忽然间,吴老师大步走了进来:


“行,冬梅,你行。

——就这一句,味道出来了。”



就这样,吕冬梅将古琴带回了老家,与之同来的,还有度一琴馆和钧天坊的莫大善意。钧天坊的负责人不肯收钱,直接将古琴运送到了富锦;度一那些多年积攒的内部资料和讲解的办法,也都详详细细教予她。每逢公众讲授,给她教琴的老师,更是一点一滴地给予指导。


书法先生帮忙开辟了一间琴室,这里吸引了许多对古琴和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有退休的老人,也有上学的孩子。后来,新华书店邀请她开设了公众讲座。在第一次向他人讲述古琴时,吕冬梅发现,自己收获了太多超出期望的东西。





“古琴究竟给你带来了什么?”


“琴改掉了我一些世俗的东西,让我忘掉了那些东西。它给了我生活的信心,一个更坚定的走下去的方向,让我感觉自己有用。”


“这一切很不容易,也很幸运,是不是?”


“是,但我没有不容易,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尽的努力。反倒是别人,给了我最大的帮助。”



在当下,吕冬梅或许是第一个将这个古老雅致的乐器带到富锦的人。她觉得这是恩赐,是上天给的,也是他人给的,所以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颗种子,使古琴在富锦一地生根发芽。我们常说世间之乐有雅俗,文化分野有阶层,但除此之外,其中所蕴含的更是无尽的滋养。


如果说乐中有真意,那它应当也永远不会拒绝一个真心靠近的灵魂。

——本文转载自“畅读”仕界


畅读:

畅读文化,是创建13年的上市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文化内容生产及提供商,公司持续投资话剧、京剧、古典乐等文化项目,所出品的文化节目在航空、高铁、各大视频网站平台播放,并拥有畅读知识付费平台体系。畅读APP作为公司运营窗口平台,日活450万用户,内容为高端文化内容,格调高雅,受众为文化精英群体。2018年,畅读文化下属畅读文化研究院,深耕细作国学文化,专题推出琴棋书画诗酒茶花香系列。


—END—



推荐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 首页
  • 电话
  • 在线预约
  • 位置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