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如来
无穷般若心自在
语默动静体自然
人生一世如烟云
凡有所相皆虚妄
静听一曲《普庵咒》
普安十方结佛缘
普庵祖师与《普庵咒》
普庵祖师,俗姓余,字印肃,是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人,于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出生,是禅宗“临济”法系第十三代法嗣,是一位大彻大悟的大禅师,著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三卷。普庵祖师于宋乾道二年(1166年)创建慈化寺(又名普庵禅寺)。普庵禅寺位于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南泉山,是江右佛教大道场之一,被明太祖赐为“天下第一禅林”。
普庵禅寺(慈化寺)
《普庵咒》,原名《普庵大德禅师释谈章神咒》,为普庵祖师自创的佛教咒语,是对佛教的一大贡献。《普庵咒》由许多单音参差组合,构成一个自然的旋律,犹如天地人相互交融,令人自然进入清净空的境界,并能与普庵祖师有求必应的菩萨精神感应道交,念诵起来非常灵验。 此咒音声规整、节奏回环,诵之可驱除虫蚁、消灾解厄、荡涤邪秽、安心怀护、普安十方;后人以律调拟其节奏感和音乐性,谱成脱却咒语的纯器乐化的《普庵咒》。
佛教咒语《普庵咒》碑文
——2020年7月20日度一创办人杨羚、吴康体夫妇拜访普庵禅寺
明代古琴谱《三教同声》(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张德新 编撰)采用了当时寺院中流行的曲调,首次使《普庵咒》以器乐曲的面貌示人,其后,历代众多琴谱都对其进行了记载。原诞生于古印度的佛教文明,传入汉地后历数百年的消化与吸收,从而孕育出兼具中、印两大文明体系精华的佛教禅宗这一硕果,并对此后的中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中国文人的思想文化。《普庵咒》一曲,从最早的版本明1592年的《三教同声》到《五知斋琴谱》(清,1724年),再到今天“理琴轩旧藏本”以及各民间曲谱,已经走过了四百多个春秋。它从南宋的一首佛教寺院吟唱曲调发展为后来的明代文人琴曲,以至今天仍经久不衰。《醒心琴谱》题解:原曲为梵呗之歌,后谱入琴曲。其音节清静平和,自然安稳,为静虑涤心之妙曲。《天闻阁琴谱》题解:其音韵畅达,节奏自然。清夜弹之,逼真暮鼓晨钟,贝经梵语;如游业林,如宿禅院。令人身心俱静,可谓平调中第一操也。乐曲使用了较多的撮音,帮助音乐造成了古刹闻禅、庄严肃穆的气氛。“音节圆融和雅,浏亮畅达,绝无丝毫噍乐急促猛烈粗厉之气。妙手来,诚能使人心平气和,蠲忿寡欲,生观喜心,生清净心,不鱼山间梵也。”古琴,作为承载和传递中华文化精髓的乐器,充满佛性禅意的乐曲也是琴曲的重要部分。琴曲《普庵咒》是现存于世上千首琴曲中,几乎唯一真正流传并为人熟知的佛曲,因而,以古琴参禅悟佛,《普庵咒》是必经之径。让我们在《普庵咒》中去体悟那冥冥宇宙中永恒存在却又虚无之佛性,通过有声之乐曲寻求超越物质、感悟心灵与自然合而为一的精神境界。
上课时间:每周日上午10:00-11:30(90分钟)招生要求:完成《阳关三叠》《鸥鹭忘机》《醉渔唱晚》或同级曲目学习的学员。
一、琴曲溯源
二、琴谱通读及重点指法讲解
三、分段落解析
上课地点:度一潘家园总部(北京市朝阳区华威里2号楼2层,地铁10号线潘家园站出C1口)
课程报名咨询方式:
专注于中国艺术意境理论中古琴艺术的含义及其审美价值方向研究,曾荣获2017第二届平湖杯专业组古琴艺术展演优秀奖,受邀参加“诗意丹青2018诗书画新春联欢晚会”节目录制,并同期参与CETV“泼墨中华情2018清明怀远诗书歌咏会”节目录制,长期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与推广,策划并参与多场古琴音乐会,艺术风格空灵深远,尤具东方意境。